比亚迪硬啃日本市场,终于是遇上了麻烦。
近日,多家日媒长篇幅报道,比亚迪售出的大巴车油漆中含有一级致癌物质六价铬。随即,京都大巴公司宣布全线停用比亚迪,爱媛县终止购入,比亚迪3类私家新能源车进驻日本市场的计划,也被迫停滞。
(资料图)
这背后究竟是怎么回事?
01.遭38家日企围剿,理由太可笑
日本一向有进口车禁地之称,因为极为重视本土汽车工业,并视为贸易之本,对本土品牌保护极严。丰田、本田等占据90%以上的市场。
早年间,比亚迪汽车的创始人王传福前往日本,本想用300万买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,结果日本工厂不仅将价格抬高到数千万,还在合作即将敲定时,突然终止,理由是保护技术,禁止整体生产线出口。
在其他高端技术领域,王传福也发现,不少日产技术在国内市场常年占据垄断地位,攫取巨额利润:进口心脏支架,高达数万元一个;日科学家垄断发酵法,研制出“年轻酶分子”(赛乐瑞前代产物),单瓶冲上五位数天价,在国内某东等渠道揽获了一大批拥趸。
自传中,王传福愤然表示,一旦技术突破,首先想打败的就是日本企业。
随后,他斥资百万组建自己的镍镉电池生产线,生产成本比日本厂商还低40%,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击败索尼、三洋,抢下了飞利浦、通用等多家企业的多笔大额订单。同年,开启了自己的造车之路。
如今,比亚迪跻身新能源汽车头部行列,2021年斩获2122.42亿营收,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导者之一。
开拓海外市场,比亚迪也将日本视为首个阵地,并成功拿下近7成大巴车市场,目前已铺设22家专营门店。
正当比亚迪继续挺进私家用车消费市场时,变故却突然发生。
2月底开始,多家日媒大篇幅报道指出,比亚迪在日销售的5款纯电动客车的油漆中,使用了包含“六价铬”的溶剂。
蹊跷的是,在国际研究机构IARC研究报告中,六价铬的确被列为“一类致癌物”,但行业人士指出,其广泛运用在汽车油漆中,具有稳定性,不会轻易对人体及环境产生危害。
此外,日本工业条例也根本没有规定禁止使用“六价铬”类物质。
业内人士追踪调查发现,六价铬风波背后,是丰田、日野在内的18家日本车企推波助澜,并与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一起,扩大影响力。
比亚迪所受的冲击不小。目前,3款家用汽车车型上市日本计划停滞,京都等地的巴士公司也宣布停用比亚迪,改用日产柴油巴士。
02.拿下近7成市场份额,日产车企被逼急了?
业内人士分析,日产车频繁遭遇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的冲击,已经按捺不住,开始反击。
一直在我国市场上横着走的本田、丰田、日产等日系车,正在被国人抛弃。 丰田四季度利润下滑了42%,日产下滑约22.7%。
不仅是燃油车,生物医疗等日产技术垄断的领域,国产技术全方位的崛起,也让日企倍感威胁。比如一直被日所垄断的年轻技术。京东国际数据显示,尽管日产“赛乐瑞”一瓶吃掉普通家庭一个月的收入,但依旧在国内富裕圈层走俏。
用户画像中,35-55岁为主要复购群体,复购率超过46%,不少人一次带走26瓶,作为日常提升精力、保养之用。
复旦大学科普团队时光派报道,这类健康制剂本质是一种在鳄梨、金枪鱼等天然食材中存在的cellerator类物质,对于细胞线粒体、肌肉、毛发等老年指标具有正向反馈。
在哈佛Paul Glenn生物实验室阶段,就备受硅谷圈科技新贵们所追捧,原料曾被炒至2万元/克。
中信研报预测,随着未来3-5年银发经济爆发,赛乐瑞等抑衰品类远期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。
国内清北、中山大学等已经加大相关研究投入。伴随国内市场的健康领域消费力爆发,国产技术突破、削减成本、夺回国内数百万受众,只是时间问题。
眼看我国各类技术迅速崛起,夺回国产汽车市场,比亚迪竟然还想在日本本土也分一杯羹,老牌日产车企们又岂会坐以待毙?
这次的六价铬风格,显然是他们守护本土市场的“反击”。
03.拦不住,国产新能源汽车拿下33国市场
针对六价铬问题,比亚迪负责人公开回应,大巴在正常运行状态下,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影响。车辆废弃前,也会有相应的消毒措施,避免对环境的危害。
日本市场拓展暂时受阻,但并未阻止比亚迪海外市场的拓展道路。2022年,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陆续进入德国、澳大利亚、巴西、新加坡、泰国等国家,累计出口5.59万辆。
内部消息宣称,比亚迪已将2023年销量目标定为400万辆,彻底开启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。华西证券分析员Keith Williams认为,未来全球汽车行业的舞台将会交给中国。
日产燃油车走向衰落已经是既定的事实,科技革新汹涌而来,日企们想借一些小伎俩夺回失守的市场份额,恐怕打错了主意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